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介绍

作者: 时间:2025-03-28 点击数:

金属材料工程

专业代码:080405

发展历史

江西理工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源于1958年建校时的轧钢本科专业,1962年第一批本科生毕业。1972年在此基础上设立金属压力加工专业,1998年更名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目前每年招收本科生160余人,研究生60余人,在校本科生536人。

本专业是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全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江西省一流建设专业及江西省五星级专业,实现全国一本招生。专业所属学院是江西省新材料产教融合联盟理事长单位,拥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江西省“十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1个。专业秉持“志存高远、责任为先”校训精神和“德学兼修、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力卓越”育人理念,传承苏区红色基因与客家文化,专业思政全员育人,培养“勤学笃行、真材实料”的复合型人才。六十年来,本专业累计培养4000余本科毕业生,涌现出以世界五百强企业浙江海亮集团董事长曹建国、安徽楚江集团董事长姜纯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企业家和技术骨干。

专业现有专职教师40余人,教授8人,其中博导5人,工科学历和工程实践背景教师占比达97%,全职聘任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院士后备人选1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江西省“双千计划”等各类高层次人才19人次。近五年承担国家新工科及省部级质量工程项目4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出版教材3部。

专业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及行业发展需求,依托江西稀土、钨、铜、锂等特色资源产业优势,在与中国铝业、江西铜业、江西钨业、中国南方稀土集团等特大型企业战略合作协议框架下,培养有色金属及钢铁工业人才,为我国传统材料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材料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支撑,成为金属材料领域全国知名的创新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基地。


培养目标

专业秉持“志存高远、责任为先”校训精神和“德学兼修、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力卓越”育人理念,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苏区精神与“吃苦耐劳、求实创新”的客家文化,培养适应有色金属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具备扎实的金属材料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复杂工程实践能力,胜任金属材料相关的科学研究、生产加工、产品研发、技术革新、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成为“勤学笃行、真材实料”的学术型高级人才,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生毕业五年后,应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人文与工程素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社科素质、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生产、设计、研发的政策、法律、法规,在工程实践中能综合考虑法律、安全、文化、公共卫生及可持续发展等因素。

目标2(专业能力):具备扎实的金属材料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夯实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能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原理与专业领域知识,形成调研、分析、推断、决策、管理、反馈的一体化工作模式,高效合理的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3(创新能力):培养探索精神与革新意识,主动研究新事物,接受新观念,形成新思维,跟上新形势,具备金属材料工程领域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和设计能力。

目标4(发展能力):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具备适应“两化融合”所需的信息、安全、管理、外语等能力,熟悉新能源、二次资源回收及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情况,具备团队合作精神与组织沟通管理能力,兼具“一带一路”倡议理念,适应经济全球化多极化发展的要求。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金属材料工程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接受工程实践训练,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知识、能力与素质: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金属材料专业知识,用于解决金属材料设计、制备加工、组织与性能及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等方面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金属材料制备、加工、设计与开发等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针对金属材料制备、加工和成型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设计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金属材料工程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制约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金属学及塑性加工原理等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金属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对材料成分、组织、性能进行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针对金属材料成分设计、制备、加工及服役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金属材料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该技术、资源、工具的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基于金属材料工程的背景知识,能够合理分析评价金属材料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正确理解和评价针对金属材料制备、加工及应用等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在金属材料领域的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及负责人的角色,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能力。

10、沟通:能够就金属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以及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金属材料领域工程问题的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能够理解和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具备在多学科环境中进行车间生产任务协调、进度安排、资源调度等工程项目管理和经济决策的能力。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金属材料工程行业发展的能力。


主要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

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制图基础、机械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概率统计、电工电子技术、材料物理化学、机械设计基础

专业核心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金属塑性成形原理、材料性能学、热处理原理与工艺、金属塑性加工学、有色金属压力加工车间设计、材料分析测试技术

专业选修课程

材料成型工艺学、材料成型模具设计、专业英语、粉末冶金原理、材料腐蚀与防护、焊接与增材制造技术、工程项目管理、热工过程与设备、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加工成型设备、复合材料、表面处理技术、金属熔炼与铸锭、稀土与稀有金属功能材料、模具CAD/CAM技术、计算机在材料中的应用

集中实践课程

金工实习、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专业特色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及行业发展需求,依托江西稀土、钨、铜等特色资源产业优势,在与中国铝业、江西铜业、江西钨业、中国南方稀土集团等特大型企业战略合作协议框架下,培养有色金属及钢铁工业人才,为我国传统材料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材料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支撑,成为金属材料领域全国知名的创新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基地。

专业坚持以服务行业为导向,满足有色金属加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国内有色金属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强专业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提高特色专业的竞争力和就业率,培养满足有色金属加工行业发展以及未来社会需求变化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专业建设

江西理工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依托学校在有色金属领域的学科优势,立足江西省丰富的稀土、铜、钨等特色资源,形成了以金属材料制备、加工、性能优化及工程应用为核心的学科特色。专业建设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产业发展为导向,构建了“基础理论+工程实践+创新研究”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和多个高层次科研人才,教师团队在金属基复合材料、先进合金设计与开发等领域成果显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教学资源方面,专业依托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国家铜加工与冶炼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国家级平台,以及10余个省级平台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建有江西省有色金属材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江西省虚拟教研室1个,共建实践教学基地30余个,为学生提供高水平教学实践平台。产学研深度融合,与江铜集团、赣州稀土集团等龙头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和联合实验室,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近年来,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毕业生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等领域的就业竞争力突出,为行业输送了大批具备创新能力和工程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师资队伍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已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有序、具有良好素质的学术队伍,现有40余名教学科研人员,其中教授8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1人、井冈之星1人、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组建了3个教学创新团队。

近年来,在特色专业建设中获批国家级教学教改课题2项,省级教学教改课题7项,校级教学教改课题1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3项,校级1项;教学基地建设项目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组建教学团队3个,1人获江西省教学名师,1人获宝钢教育奖,培养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骨干教师2人,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2部,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项,获批发明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金属材料工程是省级品牌专业、江西省重点学科、省级示范硕士点、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有色金属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鹰潭铜工程技术中心等平台的重要支撑,是国内唯一的铜加工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内铜加工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教学条件

学校和学院非常重视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建设,按立项计划拨出专款用于本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及现代教育技术等专项的建设,累计经费近千万元,保障了金属材料工程特色专业的各项教学条件建设需求。

通过教学条件建设,目前拥有用于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基础教学实验平台、材料组织结构性能检测研究平台、材料加工工程实验研究平台、有色金属铜、铝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中试研究平台的系列实验室,校外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20多个(中铝洛铜集团,中铝西南铝业集团、江西铜业公司、广州铜材厂、江西新余钢铁厂、中国海亮集团、赣州铝业等实习基地。),各类本专业教学的期刊杂志图书资料10多万册以及电子信息资料等,充分满足了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深造与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免试推荐或报考高校、科学院、国家部委的科研院所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进行继续深造。

国内有色金属铜、铝、钨行业的国有大型企业中铝集团、中色集团、江西铜业集团、安徽铜陵集团、江钨集团、广州有色集团、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洛阳有色金属加工设计研究院等,以及中国海亮集团、浙江宏磊集团、安徽精诚铜业、宁波兴业、宁波博威、宁波金田、河南金龙集团等著名上市公司。

主要就业面向岗位:企业生产技术管理、科研开发、企业经营等岗位工作。

江西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话:0797-8312422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客家大道156号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