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校友】曹建国:不负当下 不惧未来

作者: 时间:2021-04-09 点击数: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海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 曹建国

海亮集团是一家以铜加工起家的国际化民营企业,1989年从绍兴诸暨起步,逐步成长为一家以教育、有色材料智造、健康为主业的世界500强企业。旗下海亮股份有限公司具有32年铜加工生产历史,现在亚洲、美洲、欧洲设有15个生产基地,是全球铜管和铜棒产销量最大的企业。海亮铜加工事业的发展与有色行业的发展唇齿相依,作为一个在行业中浸润40年的“有色人”,对行业的发展,我有以下三点思考:

脚踏实地,强化新材料研究并力争取得突破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谁掌握了新材料,谁就掌握了新时代高新技术竞争的主动权。“十四五”规划提出:在高端新材料上,推动高端稀土功能材料、高品质特殊钢材、高性能合金、高纯稀有金属等先进金属材料取得突破,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内容。目前,铜材加工业在制备、装备技术方面已有很大发展与提升,但在新材料研究上仍是落后的,跟踪仿制产品多,自主创新产品少,紧缺的高附加值新材料项目因投入少、周期长等综合因素无法启动。而国际上,有色金属新材料正朝着高性能化、多功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如何乘政策东风,在材料基础研究上补齐短板、取得突破,是亟须重视的行业课题。

希望能够通过协会的力量,建立协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构建产、学、研一体化联合开发模式,集中资源攻克关键技术,共创材料发展新篇章。

着眼长远,增强原材料战略保障力筑牢发展基底

我国有色金属资源储备有限,对外依存度高,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如何保障原材料有效供给,也将成为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2020年,国内精铜消费量为1200万吨,来自国内的原料仅236万吨,其中国产铜矿158万吨、国产废铜78万吨,国内精铜消费原料自给率仅为20%。如此高的境外原料依存度,一旦遇到贸易管制或突发情况,后果将不堪设想。新冠疫情暴发之初,最让企业担心的就是供应链中断,将陷入“无米下锅”的窘境。为保障原材料供应,行业企业要着眼长远,以协会为纽带,联合行业力量,建立同盟机制,统一规划、一致协调,“竞合”并举,强化全球有色资源控制力,为行业发展筑牢基底。

创新突破,加快行业数字化发展提升竞争力

“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数字化发展成为大势所趋,数字化发展及智能化转型更成为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时代课题,这并非技术护城河,而是将来时代大考划定的“合格线”。我们要从战略高度重视并加快行业数字化发展,强化“智造”理念,全力推动数字化、信息化和现代工业技术融合。

标准化作为数字化建设的基础,要加快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化支撑数字化转型。从全行业高度,重视并强化标准体系顶层设计和系统架构,系统梳理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建设的短板和需求,围绕数据互联互通、流程再造、产业链协同等关键领域,优先制订亟需标准;有序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标准化联动应用,构建完善标准体系,确保高标准推进数字化转型。

不负当下,不惧未来,让我们顺势而为、勇往直前,创造有色行业更加灿烂的明天!

(文/周大伟

注:转自《中国有色金属报》





江西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话:0797-8312422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客家大道156号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